重庆铭医堂医院

中医养生六字诀:顺、静、修、调、补、固

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,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,跟着网络、书籍学习各种养生防病的方法,当然这些都是从养生最基础的东西延伸出来的,而养生也并不是按按穴位,吃点补药这么简单,中医养生有六字诀:顺、静、修、调、补、固,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,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。
1“顺”:养生跟着季节走
古人认为,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,因此饮食起居、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顺天时地利。”这里的“时”,指的是四时阴阳,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。要养肺、养阴,早卧早起,情绪须安宁,否则会伤肺。
“静”:让心安静下来
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,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,生怕孤独和寂寞。其实,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人安静下来,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,特别是“气”的消耗,做到身体“节能”,这样才能预防疾病、益寿延年。
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,采取静坐、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、慢养心。
“修”:修身行善烦恼少
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、过度劳累、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,这时候就要用到“调”字了。《黄帝内经》说,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,调养七情六欲。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,即“调息”,练习呼吸吐纳。
养生建议: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、缓慢、均匀的呼吸。可以练习“丹田息”,鼻子吸气后,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,即在肚脐下1.5寸。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。练习“丹田吸”的同时,吞咽唾沫,配合调津,保健效果更好。
“补”:有补有泻最健康
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、脏腑、气血,原则有三,一是先辨证,二是食补为先,三是补、泻结合。
中医讲药食同源,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。从味道说,酸味补肝,苦味补心,甜味补脾,辛味补肺,咸味补肾。从颜色论,红色补心,黑色补肾,黄色补脾,绿色补肝,白色补肺。
中医讲药食同源,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。从味道说,酸味补肝,苦味补心,甜味补脾,辛味补肺,咸味补肾。从颜色论,红色补心,黑色补肾,黄色补脾,绿色补肝,白色补肺。
“固”:固精、固气、固神
固精,就是要保护肾气,最重要的是节欲。固气,一要减少耗气,少说话;二要多晒太阳,补充阳气;三要多做有氧运动,增加氧气;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,绝对不能熬夜;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,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,里面加入了黑米、红米、糯米、小米、赤豆、荞麦、大黄米、大麦米以及桂圆、红枣、核桃、莲子、葡萄干等天然有机食品,坚持喝能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!
固神,就要调养七情,不“过喜、过怒、过思、过悲、过恐”,情绪控制好了,身体才会少受伤害。
养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,注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,记牢这个六字诀:顺、静、修、调、补、固,其实养生很简单!

24小时热线电话
023-63113512

医生回复

  • a您好,手脚冰凉、出虚汗是由于阳气虚弱,四肢末梢循环不畅,供血不足引起的。建议平时多锻炼身体,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来泡泡脚。要多食用一些有足够热量的食物,如肉类、面食、蛋奶等,以增加机体的产热量,但肥胖者、糖尿病患者要慎食。也可以适当地食用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,如芝麻和花生,洋葱、辣椒也可以帮助身体产生热量、促进血液循环。在医生指导下,适当服用一些强身健体的中药,如人参、鹿茸、蜂王浆等,可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。如需药物调理请到医院门诊就诊。
  • a您好,慢性非萎缩性胃炎,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,数目减少,胃黏膜变薄,黏膜基层增厚,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,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。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、胀满、嗳气,食欲不振,或消瘦、贫血等,无特异性。
   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治疗建议如下:
    1、寒痛
    【主症】胃痛暴作,感寒则剧,得热则缓,畏寒喜热饮,不渴,苔白腻,脉紧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散寒止痛。
    【方药】用良附丸,口服,一次3~6克,每日2次。或用附子理中丸,口服,一次1丸,每日2~3次。或用小建中合剂,口服,一次20~30毫升,每日3次。或用胃痛定,口服,一次1片,每日2次。
    2、胃脘灼痛
    【主症】泛恶口苦,口渴饮冷,便秘,苔黄腻,脉数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清热和中。
    【方药】用生姜得心片,口服。或用胃痛片(吉林方),口服,一次8片,每日2次。或用胃痛宁,口服,一次3片,每日3次,孕妇忌服。
    3、气滞痛
    【主症】胃脘胀闷,攻撑作痛,痛连两胁,嗳气频繁,苔薄腻,脉弦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疏肝理气。
    【方药】用柴胡舒肝丸,口服,一次1丸;每日2次。或用和胃平肝丸,口服,一次1丸,每日2次,孕妇忌服。或用舒肝丸,口服,一次1丸,每次2~3次,孕妇慎服。或用沉香舒郁丸,口服,一次1丸,每日2次。
    4、火郁痛
    【主症】胃痛日久,痛势急迫,有烧灼感,口苦而干,心烦易怒,泛酸嘈杂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疏肝泄热。
    【方药】用丹栀逍遥丸,口服,一次6~9克,每日2次;并配以左金丸,口服,一次6克(100粒),每日2次。或用戊已丸,口服,一次6克,每日2次。或用越鞠保和丸,口服,一次9克,每日2次。
    5、虚寒痛
    【主症】胃痛隐隐,空腹为甚,得食则缓,喜暖喜按,泛吐清水,舌淡,脉细软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温脾健胃。
    【方药】用小健中合剂,口服,一次20~30毫升,每日3次。或用参桂理中丸,一次1丸,每日2次,孕妇忌服。或用益气六君丸,口服,一次6~9克,每日2~3次。或用黄芪建中丸,口服,一次1丸,每日2次。
    6、血瘀痛
    【主症】痛有定处,如针刺刀割,脘痛彻背,舌质紫暗有瘀斑,脉细涩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活血化瘀。
    【方药】用元胡止痛片,口服,一次4~6片,每日3次。
    因为网上看不到您具体病情,建议您到当地中医院就诊,在临床医生指导下开药服用调理。
  • a您好,慢性非萎缩性胃炎,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,数目减少,胃黏膜变薄,黏膜基层增厚,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,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。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、胀满、嗳气,食欲不振,或消瘦、贫血等,无特异性。
   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治疗建议如下:
    1、寒痛
    【主症】胃痛暴作,感寒则剧,得热则缓,畏寒喜热饮,不渴,苔白腻,脉紧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散寒止痛。
    【方药】用良附丸,口服,一次3~6克,每日2次。或用附子理中丸,口服,一次1丸,每日2~3次。或用小建中合剂,口服,一次20~30毫升,每日3次。或用胃痛定,口服,一次1片,每日2次。
    2、胃脘灼痛
    【主症】泛恶口苦,口渴饮冷,便秘,苔黄腻,脉数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清热和中。
    【方药】用生姜得心片,口服。或用胃痛片(吉林方),口服,一次8片,每日2次。或用胃痛宁,口服,一次3片,每日3次,孕妇忌服。
    3、气滞痛
    【主症】胃脘胀闷,攻撑作痛,痛连两胁,嗳气频繁,苔薄腻,脉弦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疏肝理气。
    【方药】用柴胡舒肝丸,口服,一次1丸;每日2次。或用和胃平肝丸,口服,一次1丸,每日2次,孕妇忌服。或用舒肝丸,口服,一次1丸,每次2~3次,孕妇慎服。或用沉香舒郁丸,口服,一次1丸,每日2次。
    4、火郁痛
    【主症】胃痛日久,痛势急迫,有烧灼感,口苦而干,心烦易怒,泛酸嘈杂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疏肝泄热。
    【方药】用丹栀逍遥丸,口服,一次6~9克,每日2次;并配以左金丸,口服,一次6克(100粒),每日2次。或用戊已丸,口服,一次6克,每日2次。或用越鞠保和丸,口服,一次9克,每日2次。
    5、虚寒痛
    【主症】胃痛隐隐,空腹为甚,得食则缓,喜暖喜按,泛吐清水,舌淡,脉细软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温脾健胃。
    【方药】用小健中合剂,口服,一次20~30毫升,每日3次。或用参桂理中丸,一次1丸,每日2次,孕妇忌服。或用益气六君丸,口服,一次6~9克,每日2~3次。或用黄芪建中丸,口服,一次1丸,每日2次。
    6、血瘀痛
    【主症】痛有定处,如针刺刀割,脘痛彻背,舌质紫暗有瘀斑,脉细涩。
    【治法】治宜活血化瘀。
    【方药】用元胡止痛片,口服,一次4~6片,每日3次。
    因为网上看不到您具体病情,建议您到当地中医院就诊,在临床医生指导下开药服用调理。